中国故事|追“星星”的人-新华网
贵州频道返回首页
>>正文

中国故事|追“星星”的人

2024-04-24 16:57:49  来源:新华网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星星犹如镶嵌在夜空中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人抬头仰望。在这片星空之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

  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石阡县甘溪仡佬族侗族乡(以下简称“甘溪乡”)的群山之中,每当夜幕降临,星空便如画卷般缓缓展开。

  这里的星空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宇宙的无尽遐想,更见证了一段从“躲星星”到“追星星”的“奇幻旅程”。

  躲星星

  作为火箭残骸落区,贵州省石阡县承担着西昌卫星发射主落区残骸回收的任务。每次火箭发射的时候,火箭落区的人们都要到宽阔的室外躲避,剥离的火箭助推器宛若流星坠落,家长和老师则会告诉孩子们这是在“躲星星”。

  家住甘溪乡的偏远村落里,12岁的仡佬族女孩刘应梅,从记事起,便开始了“躲星星”,她早已记不清自己和家人到底躲了多少次“星星”。

  “小时候,每当村里的大喇叭响起,家家户户都会牵着牛羊,提着煤油灯去‘躲星星’。大家聚在视野开阔的地方或者是学校的操场上,等待着‘星星’的到来。那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星星’到底是什么,只知道要听大人的话,保护好自己。”刘应梅回忆道——尽管“星星”的坠落从未带来人员的伤亡。

  掠过天际的火箭,似是流星划过。伴随着破空的数声长啸,由远及近,来到了人们头顶上空。橘黄色的火焰,点亮了夜晚,也照亮了那一张张抬头仰望的面庞。只听见一声巨响,火箭助推器的残骸便降落在附近山头的密林之中,而助推器搭载的卫星则继续驶向太空,飞入宇宙。

  12岁的侗族少年谭羽晨就读于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小学(以下简称甘溪小学),也是刘应梅的同班同学。曾亲眼见过火箭残骸的他说,“‘星星’好像很近,又好像很远,真想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看星星

  从陌生到熟悉,从害怕到了解,“躲星星”的奇妙经历,让当地的孩子们对航天火箭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那些关于宇宙、关于“追星星”的梦想,也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悄然萌芽。“我多想去火箭和卫星的发射现场,亲眼看看真正的‘星星’,发射时又是怎样壮观的景象。”刘应梅渴望地说道。

  2022年11月初,甘溪小学广播传来通知:“中国飞天梦科技志愿团将在我校选拔两名小朋友,前往西昌观看火箭发射,去追星星,去圆飞天梦,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2022年11月中旬,中国飞天梦科技志愿团团长李俊天和副团长张海来到甘溪小学进行选拔,当李俊天正式通知刘应梅和谭羽晨顺利地通过了考验,可以一起去西昌观看卫星发射时,孩子们高兴地雀跃欢呼。

  为了帮助孩子们圆梦,2022年11月22日,中国飞天梦科技志愿团联合中国航天五院、贵州省科协和石阡县人民政府,带着刘应梅和谭羽晨赶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观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

  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刘应梅和谭羽晨心潮澎湃地唱着歌。在歌声中徜徉的两个孩子,第一次走出重重大山,用好奇的双眼打量着陌生的世界。随着汽车驶向远方,孩子们离看“星星”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

  驱车从贵州石阡出发,跨越云南曲靖,赶赴四川凉山,11月23号凌晨一点,他们来到了西昌这座“航天之城”。作为中国首个完成两百次发射的航天发射中心,无数航天人用热爱和奉献在这里创造了新的纪录。

  追星星

  终于来到火箭发射的预定日期,2022年11月27日,当刘应梅亲眼看到发射塔架上已经整装待发的火箭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火箭太大了,感觉自己特别渺小”。站在她身旁的谭羽晨也眺望着远处的火箭,想要把每一处细节都留存在记忆里。

  “5、4、3、2、1”,当倒数时刻响起,一声“点火!”令下,浓烟滚滚中,火箭底部发出耀眼光芒,将夜空照亮。火箭直冲云霄,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无数目光追逐着不断升空的火箭。

  站在发射场边,亲眼见证火箭发射时的场景,刘应梅和谭羽晨感到深深地震撼,不由自主地向夜空敬礼。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光点,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那一刻,他们的心也跟随着发射的火箭回到了家乡石阡。

  “亲眼看到火箭和自己想象中有很大差距,以前觉得火箭很小又远,这次看到火箭无比巨大,距离很近,发射时震耳欲聋,感觉脚都要震麻了”,刚看完火箭发射的谭羽晨,立即打电话给远在家乡的妈妈,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难忘瞬间。

  近距离体会火箭在眼前升空,在刘应梅和谭羽晨心中,也种下了一颗“飞天梦”的种子。

  回到甘溪小学后,刘应梅和谭羽晨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小明星”。他们迫不及待地与同学们分享看“星星”的经历和感受,讲述着卫星发射时的震撼场景。两人的生动讲述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星星”的向往和好奇,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萌生了为祖国去探索、去飞翔的梦想。

  刘应梅和谭羽晨的“追星之旅”,掀起了全校热爱科学和航空航天知识的“热潮”。

  这个热潮一直持续至今。近日,甘溪小学的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火箭和卫星的简易模型、了解火箭和卫星的具体构造及发射过程,以此迎接4月24日的中国航天日。

  “一个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意味着一个家庭走出大山。观看卫星发射,见证中国科技的最前沿,让两个孩子打开了眼界,促进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航天梦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甘溪小学校长蔡大夫感慨道。

  “我也想去天上,就像王亚平姐姐一样,在宇宙中看地球是啥样。我一定会走出大山,飞得更高、更远。”刘应梅望着夜空的星星,坚定地向爸爸刘绍孝说道。腿脚不便的刘绍孝则温柔地看着女儿,欣慰地说道:“你替我看到了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监制:卫铁民 刘畅

  记者:欧东衢 周宣妮 刘勤兵

  编辑:李妍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贵州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责任编辑:王雪松 邓娴]